“花式”营销成功之后,国漫电影“出圈”还需要什么?

TopDigital官方网站 > News > 行业资讯 > “花式”营销成功之后,国漫电影“出圈”还需要什么?

“花式”营销成功之后,国漫电影“出圈”还需要什么?

  • Posted by: TopDigital

8月12日,《新神榜:哪吒重生》发布了正式预告片,脑洞大开的新世界和元神的设定,为经典文本的再创作提供了全新思路。这部由《白蛇:缘起》原班人马打造,带有“哪吒IP”光环的电影,进一步点燃了观众对于国漫电影的期待。

▲ 《新神榜:哪吒重生》预告片

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国漫电影的涌现,制作精良、立意成熟逐渐成为国漫电影的标签,目标受众也不只局限于儿童、青少年,而是逐渐打破年龄圈层,让更多的成年人也从中获得共鸣。

国漫电影能够“出圈”,除了在内容上精耕细作之外,出色的营销也功不可没。营销方式及传播载体日渐丰富,使得国漫电影有了更多宣传途径。而电影与品牌、平台的联动,更能够快速打开圈层,帮助自身创造良好的声势。

01

国漫电影的成功,“花式”营销功不可没

1、社交平台引爆话题热度

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作为网友话题讨论的中心地,是电影宣发的重要平台。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从上映之前到上映之后,官方微博发布了包括#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多个话题,持续引发关注和转发。在电影上映后短短一个月左右,话题#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阅读量就高达30亿,讨论次数达到200万次。

片中人物哪吒和敖丙的CP超级话题“藕饼”和“饼渣”的讨论度也是居高不下,不少画手专门制作了二人的同人图、漫画版搞笑片段等作品,并通过大V博主转发推广,逐渐扩散至更多用户群体。

▲ 哪吒和敖丙

《哪吒》在微信平台上也运用了多种营销手段,引发社交圈层的传播。例如,知名电影公众号“Sir电影”发布推文《闭关十年,拒绝好莱坞,他是今年国产最大黑马》就介绍了《哪吒》导演饺子,该推文阅读数在一天内就突破10万+,并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通过有奖征集活动,推选优秀影评来鼓励影迷自发宣传,激发人们对电影的关注。这些方式都有效提升了电影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在社交平台全方位宣传之下,电影《哪吒》几乎到了全民讨论的程度。截至2019年12月28日,电影票房已破50亿,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位,也成为豆瓣2019年分最高的华语电影。

▲ 《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评分

2、打“感情牌”,调动观众情绪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拥有超高人气的国漫电影,其共同点在于主要角色本就家喻户晓,为电影增添了情感上的附加值。因此,这类国漫电影一经推出就能引起部分观众的认同感,并为之贡献票房。

此外,提到国漫电影的崛起,稍有了解的观众都清楚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据了解,《大鱼海棠》从诞生之初到正式上映历经12年,制作期间资金链断裂,直至收到了投资才让电影诞生。《大圣归来》也差点“难产”,电影出品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宣发阶段很多公司认为这部电影不会火,因此不愿意接单。最终,《大圣归来》依靠“自来水”(指因作品优秀但宣发失败,不得不亲自出面进行免费宣传的粉丝)的口碑传播,才成功逆袭。

▲ 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因此,电影本身的创作故事也成为了营销的话题。但也有观众认为,有些电影宣发并非他们描述的那么艰难,“打感情牌”不过是为了吸引观众买票而已。比如,有的国漫电影宣发方就因将营销号伪装成“自来水”进行宣发而遭到吐槽,甚至导致部分真正的“自来水”粉转黑。所以“悲情营销”也要适度,否则让真正的粉丝流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3、携手品牌,跨界营销

跨界营销不仅是各大品牌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对于电影来说,同样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营销方式。《姜子牙》是继《哪吒》后最受消费者关注和期望的动漫电影。为此,蒙牛瞄准热点率先出手,2020年春节期间跨界《姜子牙》先后推出两支短片,分别是《国漫联盟之嗨皮牛夜》和系列广告之垂钓篇。消费者不仅可以先电影一步目睹姜子牙的真容,哪吒、李靖夫妇、太乙真人等国漫人物的同框也让观众倍感亲切与熟悉。短片还通过剧情的铺陈,将蒙牛的产品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让电影方和品牌方实现双赢,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 《姜子牙》×蒙牛

除了线上营销,电影还在线下携手品牌举办快闪活动。去年《哪吒》大火之时,肯德基与其合作推出线下主题店。沉浸式环境不仅能提升消费者的体验,还能吸引他们拍照打卡并在社交软件上进行宣传。这对肯德基而言是借国漫电影之势进行的一次年轻化营销,对于电影宣传方而言,也是从线上走到线下的一次成功尝试。

▲ 肯德基×《哪吒之魔童降世》主题店

02

除了营销,想要“出圈”的国漫电影还缺少什么?

然而要想让国漫电影真正“出圈”,精良的画面、紧凑的故事内核、高明的立意缺一不可。有些国漫电影在画面上已有很大进步,满满的中国风观赏感十足,但薄弱的故事情节仍然令人诟病。

《大鱼海棠》就因情节过于单薄而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影片没有通过情节发展推动人物的成长,也没有通过人物的成长反作用于情节的推进,导致整个故事结构略显松散。《白蛇:缘起》也因某些“似曾相识”的情节而被一些网友戏称为“国漫版”《泰坦尼克号》。这些情节上的不足就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 电影《白蛇:缘起》

尽管很多依靠传统经典IP的国漫电影大获成功,但究其根本,只是在已有人物或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是优秀的,它的美值得去探寻、挖掘。但是如果题材类型单一、内容大同小异,在未来就难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甚至有时候,传统故事题材的电影还会遭遇“出海”困境,因为有些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用外语很难揭示出其真正内涵,这就会让外国人理解起来感到吃力,导致票房不佳。从这个角度来说,《哪吒》出海遇冷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种文化差异。

在非传统故事题材的国漫中,《罗小黑战记》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原创国漫佳作,甚至被评价为“处于并长期处于国内动画的顶级水准”。去年9月,《罗小黑战记》大电影上映,以前传故事为新的起点,讨论人与妖精的隔阂冲突、人性善恶的边界,勾画出一个人类与妖精夹杂融合的奇幻世界。电影以IP核心粉丝与国漫爱好者为基点向外扩散发酵出口碑,尽管没有“大爆”,但是新颖的故事题材让观众看到国漫更多的可能性。

▲ 电影《罗小黑战记》

“国漫崛起”似乎是大势所趋。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思考,与美国、日本等国成熟的动画电影生产线相比,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国漫电影距离真正的崛起也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一批优秀的创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国漫电影“出圈”甚至“出海”成为可能。国漫电影的未来走向究竟如何,还需要创作者们继续拿作品、拿内容说话。

Author: Top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