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交友APP,大多是指通过对用户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计算,推送与之相匹配的陌生人的线上社交软件。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圈子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无形的社交壁垒;以及这一代年轻人背负的生活压力大,生活中难以找到可以交流的朋友,交友软件就成为当代很多年轻人倾诉的出口。
部分使用过交友APP的年轻人表示,区别于线下熟人社交带来的压力,他们更愿意和在网络里认识的好友交流分享,因为线上社交为深层次的沟通提供了更轻松的氛围。在过去的10年里,从最初爆火的“陌陌”、“探探”,到迎合年轻人“灵魂交友”的“Soul”、只开放给在校大学生的大学校园社交APP“Summer”,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以不同交友维度为亮点的APP,令人眼花缭乱。
2019年,移动数据分析平台App Annie对国内交友App进行了分析,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iOS市场交友App的下载量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涨幅接近 40%。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创业者们从不同场景维度寻找突破口,想要从社交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在交友APP中,最简单也最受用户欢迎的匹配方式就是“颜值社交”。以探探为首,其核心业务是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方式,向平台上的用户主动推送其他用户的照片和简单资料。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看脸”式交友看似很有效率,实际上却无法满足用户基于三观性格、兴趣爱好等多样化交友需求,一些用户仍然盼望有人能够了解并认同他们的内心,甚至希望在网上交到“灵魂挚友”。
今年7月份,社交软件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显示,在“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排序中,“寻找同类爱好者”成为排名前三的选择,占比超过 1/3(36%)。这一数据显示出95后人群更喜欢通过兴趣标签来划分“圈层”,从而搭建同频的交往场,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联动社交。察觉到他们的需求,主打不同细分化场景的交友APP纷纷打上“兴趣交友”的标签,并迅速占领Z时代网络社交高地。
▲ 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例如,针对年轻人不同的爱好与个性,2016年上线的积目APP以“潮流文化”为标签。无论是UI视觉还是兴趣标签,积目都围绕潮流文化来进行设计。比如livehouse、机车、说唱、蹦迪、球鞋等专属于潮流青年的领域都在兴趣标签中被单列出来。此外,积目也会举办线下派对和活动,加深积目品牌的青年、潮流形象。
▲ 积目APP界面
而另一款主打“灵魂交友”的交友APP“Soul”,更是依赖其“走心不看脸”、小清新、文艺范的产品“人设”,在短短三年内便闯进了社交赛道前十,成为众多Z世代的选择。其区别于主流社交应用的是:不能使用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只能通过用户的性格测试智能匹配用户。正是因为soul这种与众不同的定位和调性,哪怕在前期缺乏广告投放,也可以依靠用户口碑抢占市场份额。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用户注意力稀缺的现状下,交友APP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及时根据用户需求创新玩法,很快就会被市场抛弃。其中,跨界合作作为一种既能够给用户新鲜感、又能展示定位与态度的方式,受到平台青睐。
今年8月,Soul就与迪士尼展开合作,围绕电影《1/2的魔法》开启“迪士尼IP×Soul心灵社交”的新玩法。Soul利用平台的用户体量和创新玩法开展了魔法匹配专题活动、定制专属兴趣话题讨论、灵魂测试H5活动等互动形式,在符合Soul平台基因调性同时,也让这部温暖的电影触达更多受众,实现双方品牌共鸣。据悉,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全渠道触达到2亿+的用户,在“1/2的魔法”话题下,话题热度达到260w。
▲ Soul“1/2的魔法”活动界面
此外,话题营销也是非常吸睛的手段。探探就以#七夕完了,我们没完#为主题,与新世相的合作了一组《是对手,是爱人啊》系列短片。区别于以往品牌TVC华丽精致的表达,这组短片全部由素人出境,以系列话题的形式呈现,将平凡人真实的声音和观念说给想恋爱或恋爱中的男女听。短片分为男女两个版本,以几近“抬杠互怼”形式,来表现两性观点的不同。
通过制造高水平的话题,不仅能加强同消费者的沟通,还能形成“滚雪球式”的传播效应,发酵出更多的话题,为品牌带来意想不到的曝光度。在探探此次“后七夕营销”中,网友就延伸出关于家庭、男女思维、年龄等更多话题,让大众在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更多思考。可见,当品牌能够成为用户谈论的话题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 《是对手,是爱人啊》女版
孤独与无聊是每一个陌生人社交产品都在解决的问题,然而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社交需求的多元化,如何在解决无聊的同时打造高质量社交氛围,让用户获得深层次情感共鸣,是所有交友APP都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未来,交友APP赛道的竞争还将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