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走完60%,你为中国经济复苏出力多少?

TopDigital官方网站 > News > 行业报告 > 2020年已走完60%,你为中国经济复苏出力多少?

2020年已走完60%,你为中国经济复苏出力多少?

  • Posted by: TopDigital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数量已超1999万例。专家认为全球第一波疫情还没有结束,应做好长期“应战”准备。特殊时期,经济压力为消费者最焦虑的生存问题,也更考验一个国家的经济回血能力。然而经此一“疫”,人们的消费观念似乎正在改变。

01

报复性消费or报复性储蓄?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同比下降1.9%,第三产业同比下降1.6%。从绝对数据上看,第二产业下降幅度最高,但由于第三产业才是国民支柱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占比均超过50%,因而遭受的经济冲击最大。

面对无可避免的经济下滑,商家寄希望于能够在疫情过后迎来报复性消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期待,是因为在非典爆发期间的经济走向曾在短期内迅速恢复。但此次新冠肺波及范围之大、影响时间之长远超彼时,经济受创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2003年非典期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有下降,但整体仍处于增长状态,并在5月触底后实现反弹。然而截至2020年6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尽管在4月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但奇迹难再现。人们在消费上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想要消弭疫情带来的经济动荡也需要更长的恢复周期。

事实上,比“报复性消费”更先到来的是“报销性储蓄”。中国人爱存钱是刻在骨子里的,我国储蓄率约为45%,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准的2倍。面对突发情况,储蓄节流更是第一要则。根据央行在2020年7月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4.55万亿元,同比多增4.5万亿元,这相当于今年上半年全国每个人都比去年多存了大约3200元,大部分中国人仍笃信“家里有粮心不慌”,希望用存款创造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02

疫情之下,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变高

不管是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储蓄,都只是最终的选择结果。疫情之下,是人们选择是否消费的判断标准发生了改变,消费更加注重实用性与性价比。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高价格敏感可不是什么好词,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品牌溢价,是追求额外体验。然而在不可控因素面前,人们的消费欲望的确被抑制了,高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正在增多。

举例来说,今年餐饮行业可谓损失惨重,春节期间全国餐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3%。为了能够活下去,海底捞、西贝、呷哺呷哺等头部企业均选择了涨价,海底捞的菜品平均涨幅达到6%;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代表,每款也均有1~2元的价格上调,一杯奶茶卖到了和咖啡同样的零售价格。

随之而来则是消费者的不满和抱怨,本想着“报复性吃喝”,但却被“体面涨价”。在一片怨声载道中,海底捞发布道歉声明,并撤销涨价决定;喜茶也发布了全新子品牌——喜小茶,价格便宜了一半。涨价后的利弊权衡成为一门学问,企业更需要慎重考虑是否应该通过涨价的方式来实现增长。

▲奶茶涨价风波中,约有117万消费者表示被价格劝退;同时期,喜茶开设了价格更为亲民的全新品牌

在不同品类的消费变化上,也能够看出民众对商品的价格敏感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商品零售额累计增长数据显示,消费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金银珠宝类”,其次是“服装类”;喜欢在广告砸钱的“汽车类”也跌到了负15.2%的增长率。这些彰显着个人品味和身份象征的高客单价消费品,在疫情中明显遇冷。

冲动消费变少了,计划消费增多;弹性消费少了,刚需消费增多;高客单价消费更慎重了,低客单价消费更普遍了。但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必须选购一手商品的少了,愿意尝试二手交易的多了。

闲鱼数据显示,2020年3月闲鱼日均成交笔数及金额均创历史新高,新发卖家数同比增长38.8%,新发商品数同比增长四成。对于卖家来说闲置物品换钱增加更多收入,对于买家来说以更低廉的价格买买买,则是节流保储蓄的重要方式。

03

徘徊中前进的中国经济复苏之路

尽管人们的消费更加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走向下坡。由于优惠力度大及线上消费渗透率提高等原因,各大电商平台在今年618期间甚至都实现了高增长。面对变化的环境选择变化的适应,这是消费者不变的原则。但人们也会疑问,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了吗?

开始复苏是毋庸置疑的,但能够持续多久、提高多快,还没有肯定答案。

在经济学领域中,人们常用V型、U型以及L型来描述经济增长轨迹。对于中国经济的复苏讨论,也可以参考经济增长路径提出这3中假设:

  • V 型复苏——经济活动于一到两个季度内迅速回升至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
  • U 型复苏——经济复苏前会经历一段较长的困难期,预计在2020 年底或 2021 年期间回升;
  • L 型冲击——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基本面产生不可逆冲击,经济复苏程度有限。

全球管理咨询机构——奥纬咨询在其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整体经济复苏进程将呈现几种模式的“混搭状态”,不同产业之间的路径各不相同。随着90%以上工厂的复工复产,制造业已经出现了V型复苏;服务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元气,经历更为U型的复苏;最后,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导致大规模外需疲软,或会走向更为漫长的L型复苏路径。

不仅不同产业间存在路径差异,在不同时间节点上也将出现几种模式循环往复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蔓延,仅仅是国内严控疫情发展远远不够;其次,中美技术脱钩愈演愈烈,动荡的国际环境也给国内的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好在从第二季度开始,GDP已经实现“转正”,对比一季度负6.8%的断崖式下跌,更可见这3.2%正增长的来之不易。

参考资料:

1、《人均存款6.3万?央行公布实情,报复性消费泡汤了》

2、《把钱花在刀刃上,疫情改变很多人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3、《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启示》

Author: Top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