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嗨洞察 | 2020年,你会是下一个被共享的员工吗?

TopDigital官方网站 > News > 行业资讯 > 数嗨洞察 | 2020年,你会是下一个被共享的员工吗?

数嗨洞察 | 2020年,你会是下一个被共享的员工吗?

  • Posted by: TopDigital

疫情期间,线下餐饮企业大面积停摆,面临大量员工安置的问题;而生鲜电商、即时配送需求大增,普遍存在运力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盒马、京东7FRESH、阿里本地生活、苏宁物流等先后发起员工共享计划,吸纳富余餐企员工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入,这种用工模式引起了业内广泛讨论。

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表示:盒马与餐企员工的合作,不是新型雇佣关系,而是临时的过渡措施。

事实上,“员工共享”的形式由来已久。经常看足球联赛或CBA的应该对“球员租借”并不陌生,当球队位置臃肿,球队会把一部分球员租借出去一段时间,既可以让球员得到上场机会,又可节省薪水支出。

在即时配送领域,由于多采用外包和众包模式,配送人员多是与第三方人力公司签约,员工间的借调较为常见,快递企业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员工共享,特殊情况下可以互相帮助送货。那么未来“员工共享”能否成为主流,又是否适用于所有领域呢?

01 员工共享背后,“轻量化”用工模式变革悄然兴起

员工共享的本质是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短期调配和流动,盒马们与餐饮企业的合作更多是特殊时期的自发互助行为,而在人才管理领域,相比于固定全职用工,“灵活用工”作为一种“轻量化”的用工模式已悄然流行。
 
一方面传统固定用工模式的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且无法随业务淡旺季、项目制工作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催生了大量短期、临时性用工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更多年轻群体进入职场,他们追求个性、自由,灵活就业的倾向性更高。根据德勤研究,作为主流劳动力的千禧一代对灵活就业的接受度达到84%。
 
在西方发达国家,灵活用工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CIETT(民间职介国际同盟)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日本的灵活用工渗透率高达42%,美国紧随其后,达到32%,广泛应用于工业、IT、商业服务等领域。
 
相比之下,我国灵活用工的渗透率仅为9%,但整体表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2025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3%,2025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达1660亿元。
数据来源:HRoot、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口径中不含劳务派遣
 
在具体的形式上,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兼职等都属于灵活用工的范畴,特别是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平台型用工”作为新的用工形态迅速发展,基于共享平台的网约车司机、房东、骑手、主播等大量涌现。
 
灵活用工的主要形式
 

02 共享员工呈两极化分布,“灵活用工”需“灵活保障”

企业、员工对于灵活用工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断加深,在人瑞集团的调研中,已采用灵活用工的企业占到参与调研企业总数的45%,对灵活用工表示了解的员工人群比例达49%,超9成的员工愿意尝试灵活用工的岗位。这将进一步推动灵活用工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
 
从行业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灵活用工在互联网、文化传媒、零售百货、服装/美妆、餐饮等领域应用最为普遍。其中,互联网领域多是项目制,用人需求变动大,对灵活用工的接受度也更高;零售餐饮等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灵活用工成为优化人员配置、降低成本的一种通用解决方案。
 
数据来源:德勤研究
 
从业务类型来看,企业多在以销售、职能、客服为代表的基础性工作上选择灵活用工,这些岗位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相比来说,员工规模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在基础性、季节性项目中采取灵活用工服务,如大型餐饮、零售、制造业企业;而员工规模越小的企业越倾向于在专家/外脑类工作中采用灵活用工服务,如创业型公司。
 
随着更多以网红主播、专家学者、设计师、程序员、咨询师等为代表的“技能型人才”加入自由职业的队伍,灵活用工市场在收入水平和准入门槛上也将呈现两极化趋势。
 
数据来源:人瑞集团
 
虽然灵活用工能最大程度实现“即用即走”的人才管理模式,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保障机制是首要的挑战,部分灵活用工不属于雇佣关系,无法享受法律规定的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社会保障,在工资核算、社保缴纳、工伤认定等方面也存在模糊地带。
 
其次是管理上的难题,灵活用工一般流动性大、企业归属感低,在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上需要与正式员工之间有明确的界定,频繁、短期的流动也不利于人才的长期职业发展和企业知识的沉淀。
 
如在本次盒马们与餐饮企业的合作中,“共享”员工的结算方式、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上的法律风险、如何解决员工外派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及感染的风险都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跨行业之间的共享也存在技能匹配的问题,据悉,“共享”员工多从事理货、拣货打包等上手快的基础性工作,而要求更高的配送服务等并不会承担。另外也有很多餐饮企业担心行业间工资差异的影响以及员工无法及时返岗的问题。
 
因此,并非所有行业和岗位都适用于灵活用工,企业还需要从整体人才战略的角度规划,思考哪些部分可以使用灵活用工、采用哪种灵活用工形式、合理界定灵活用工与正式员工之间的工作内容和激励机制、建立动态人才库按需匹配、同时也要对可能的管理和法律风险进行系统性把控。

03 第三方服务市场迅速发展,“线上线下”齐发力

灵活用工需求催生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实现B端企业与C端求职者的快速匹配,为企业提供人员招聘、岗前培训、社保代缴、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福利管理等一系列人力资源服务,保证灵活用工模式的高效运作。
 
从服务业态上可以分为线下人力服务企业、在线招聘平台、灵活用工APP、SaaS软件系统服务等,其中线下人力服务企业目前仍处于高度分散的阶段,通过多领域布局、并购整合等方式形成规模优势;在线招聘平台已形成一定头部效应,具有庞大的人才数据库,但通常以正式、长期求职者为主且存在求职资料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在灵工的快速招聘上存在瓶颈;同时,也有一批直接聚焦灵工业务的线上平台逐渐兴起,如兼职猫针对中短期兼职场景,从高校兼职切入,逐渐扩展到为B端企业提供灵活用工招聘解决方案。
 
注:数嗨咨询整理(部分)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音视频等传输技术的发展,求职者与招聘方对线上平台和工具的使用更加频繁,线上灵工服务平台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同时,线下人力服务企业也不断布局线上业务,如科锐国际推出才客、即派、才到等在线招聘、灵活用工、SaaS平台等,表现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趋势。
 
未来,针对各细分领域、细分场景的灵活用工服务将不断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为“企业碎片化任务”和“人才碎片化时间”的无缝精准匹配提供了更多可能。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需要思考的是,当员工可以共享、当工作需要U盘式“即插即用”,如何更好地进行组织创新和个人职业规划。
 
参考资料: 
1、安信证券:《人力资源行业深度:灵活用工市场大发展时代的来临》
2、金柚网:《2019中国灵活用工及灵活就业研究报告》
3、德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9中国连锁零售业人才供需及新职业新岗位发展研究报告》
4、人瑞集团《2018年中国灵活用工发展白皮书》
Author: TopDigital